《箴言书》拾穗7:变通的智慧

箴言 1:1 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箴言。2 要使人晓得智慧和训诲。分辨通达的言语。3 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

短短两句,精准地描绘出所罗门写作《箴言书》的目的。第一:晓得智慧和训诲,第二: 开发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第三: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从字面来看,第一重目的和第三重目的存在一些共性:

晓得智慧和训诲 (第2节)

领受智慧、仁爱、公平、正直的训诲。(第三节)

检索希伯来原文,第二句中的“训诲”和第三句中的“训诲”都来自于 מוּסָר (mûsār), 英文都翻为instruction.

训诲的重复可以表示强调。两处的智慧中文是一样的, 但在原文中是不同的。第二节中的智慧来源与“浩赫玛” (ḥāḵmâ)”,而第三节中的智慧来源于原文“萨海尔“ (śāḵal)。 ”浩赫玛“(ḥāḵmâ )在旧约中一共出现149次,其英文翻译成智慧是高度一致的:翻为 “智慧” 共145次、“智慧地”计2次、“巧匠”仅1次、“机智”仅1次。然而,“萨海尔“ (śāḵal)是很独特的。 根据词典,“萨海尔” (śāḵal)的词义是to be (causatively, make or act) circumspect and hence, intelligent,使役性地在动作上留意周遭而行动,因此是高智力的。所以“萨海尔”这个智慧是在变化的周遭环境中灵活变通。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 “变通的智慧”。 因此我们就可以深度明白所罗门王写作《箴言书》的 用意:

英国画家William Turner的油画《风暴》
  1. 晓得智慧和训诲,这需要一颗敬畏上帝的心、一家敬重父母、尊重长者的心才能领会,不仅接受来自上天的普遍智慧原则(例如大诫命),也领受活出普遍智慧原则的训诲(例如摩西五经中的具体指示,林林总总的,什么是当行的、什么是不当行的),也接受长者和智者的具体人生经验。
  2. 有了(1),接受者对于人世间的许多杂乱的说法,就不会人云亦云,随便跟风,而是开发出自己的洞见,获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力。
  3. 有了(1)和(2),就能够获得在人生各种环境中灵活变通自己(而非教条主义)、达到爱人如己(即仁爱)、明智审慎的判断(即公平)、以及恰到好处(即正直)的真谛。
我们一旦对“变通的智慧”( śāḵal)有了精准的把握,就可以体会到所罗门王写下的《箴言书》实乃活出智慧人生的一个系统论,是可以执行的人生大工程。  
我们进入新约,就理解耶稣教导的“灵巧如蛇“其实就是变通的智慧!

耶稣差遣门徒外出传福音,吩咐他们:


       10:16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耶稣把两件事托付门徒:第一是要象蛇一样灵巧,第二象鸽子善良。 如果我们查考圣经,《箴言书》对于蛇的灵巧是十分着迷的。

箴 30:18 我所测不透的奇妙有三样,连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样, 19就是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磐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与女交合的道。 

蛇的灵巧在于它善于改变自己的身躯,在任何形状的石头上爬行。  蛇的这个象喻被主耶稣采用,耶稣吩咐门徒应该保持不变乃是象鸽子一样的善良 !  


保罗在传福音的时候也是采用这样的策略:福音信息不变,可是传福音的具体方法却是灵活的:

林前 9:19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20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21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22 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23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保罗不是没有原则,他的不变的原则是 “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然而他象蛇一样灵活地变化,找到与福音对象的对接方式。 

默认图片
Louis Luo
文章: 141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