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书》拾穗 15:公义联袂明判

我们知道所罗门王写作《箴言书》的目的:

箴1:3 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和合本)

 “公平”由希伯来文密西帕特翻译而来,我们依照密西帕特的本意,将和合本中的“公平”回复到明智的 “判断”,即明判。 仁义和明判在《箴言书》中七次联袂出现,是很有意味的。首先,仁义和明判刚好形成一个行动的逻辑链条。而七次表示所罗门反复吩咐的完美结束。

11:3 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明判、正直的训诲。
22:9 你也必明白仁义明判,正直,一切的善道。
38:20我在公义的道上走,在明判的路中行。
412:5 人的思念是明判。恶人的计谋是诡诈。
516:8 多有财利,行事误,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621:3 仁义明判,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
721:15 秉公明判,使义人喜乐,使作孽的人败坏。

《旧约七十士希腊文譯本》(LXX)是主前3-2世纪从希伯来旧约翻译成当时的希腊文普通话版本。新約圣经也由希腊文普通话写成的。因此,在关键词汇上,以《旧约七十士希腊文譯本》和《新约》彼此映照,我们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认识,因为旧约和新约都是由神亲自默示的。

我们再次聚焦箴言 1:3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明判 (密西帕特),正直的训诲。

希伯来文 (密西帕特以黄色标出)

七十士译本 (对应的希腊文判断以黄色标出) 

其中“明判”对应的七十士译本中的希腊文为名词,κρίμα(krima),而动词则为krinō。英文的批评criticize来源于krinō. 我们沿着这个名词“判断”(κρίμα krima)以及动词“判断”(krinō)来梳理新约,即可发现, 耶稣对此教导十分详细。例如:

太 7:1你们不要论断(krinō)人,免得你们被论断(krinō)。2因为你们以什么论断标准(krima)论断(krinō)人,也必怎样被论断(krinō)。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耶稣在这里道出人做判断的内在依据,就是他自认为的公义。人可能浑然不觉自己的公义系统存在问题。你的量器(斗)可能不公道,例如对于他人的失误十分严苛,对于自己的失误则视若枉然,甚至任意开脱。你的量器系统就是“大斗进、小斗出”的奸商逻辑!

因此,一个人的公义系统与对于人与事的判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耶稣启发门徒,在自己被他人误判的时候,首先想想自己的眼睛里有什么梁木,导致自己对于他人的判断出现误差,而他人对自己的误判仅仅是自己对于他人误判的反作用力!人之间的彼此误判如同澳洲土著人的回旋镖一样,你来我往。

伟大的耶稣启发门徒去反省,对于自己公义系统之误差之处进行纠偏。

我们根据耶稣的教导再次思考箴1:3,就可以理解,公义与明断之间的内在逻辑。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认为正确的三观(公义体系),取对于人或事进行道德的判断。 公义是先行者,判断是后到者。公义如同国家的法律条例,判断如同执行任务的法官。所以,公义和明断一定是联袂的。

默认图片
Louis Luo
文章: 141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