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 3:5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7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8 这便医治你的肚脐,滋润你的百骨。
人的聪明(希伯来文为宾拿)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取向、逻辑框架、对自己感官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他懂得换位思考,他可以尊重兼容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甚至对于自己的结论进行反思。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
一个人如果倚靠自己的悟性,他只相信自己的“结论”。他迟早会与耶和华神发生抵触, 毕竟神的视角是超越时空的,他的视角无“死角”!例如,我们从长长的《约伯记》中就发现,约伯对于义人受难难以理解,因为人间的绝对“因果律”必然导致一个结论:苦难一定是人犯罪导致的。耶和华神通过漫长的启示(伯 38-41章),让约伯知道,人是受造物,他不可能以自己的常规逻辑来认识奥秘的、非常规的现象。约伯的心结才被打开,灵里亲眼看到神(伯 42:5)。正如申命记 29:29所启示的:
申 29:29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唯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一个人固执己见,就无法突破自己思维的窠臼。海量的生活现象(尤其是信息时代的人)在挑战自己的见识时,他若不懂得自己的局限,而是硬刚下去,他会越来越与世界抵触,而最后发出对神的质疑(其实是对他心目中的神的概念的质疑),如果他没有改弦更张,他就会严重地张扬自己,怀疑神、违背神,把自己从“被造”的定位提升到审问神的位置。
此时,他不再敬畏神,而是带着玩神的节奏:
“神,你若是。。。就按照我的思维方式来!”
他象堂吉诃德一样用己见的长矛向神发起千遍万遍的埋怨、质疑、否定和 攻击 。。。
一个人如果倚靠自己的悟性而活,把自己有限的“悟性”打扮成普世真理。他迟早会失去对于神的敬畏,神不会喜欢他,有朝一日他甚至成为神家的叛逆者。
箴 3:7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远离” 的原文是“离开”,并无“远”这个形容词。而“恶事”的原文并无“事”,“恶”指的是恶者。恶首先是一个位格,活生生的存在。这与主教导的主祷文是一致的:
太 6: 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恶者(和合本翻为 “凶恶 ”)。
我们把箴 3:7-8 再转述一下,意思就极其清晰了:
一心倚靠自己的聪明的人,会自以为有智慧,不敬畏耶和华,陷入恶者的手掌,不得解脱,其肚脐得病,其百骨(原文为骨髓)没有滋润。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1)他挣脱不了恶者的折磨! 其心没有自由感!
(2)肚脐乃是胎儿与母体连结的营养通道,这里得了病可是大病 – 一心倚靠自己的聪明的人要与神闹独立,他和造物主不亲,得到的营养因此是不够的,就象人得了厌食症一样。
(3)他的骨髓里没有得到母体的供养,其内心无喜乐,骨头自然枯干,麻秆一样地细弱,没有力量感!正如箴言 17:22 所描述的“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圣经有一个悲剧人物,就是罗得!罗得和叔叔亚伯兰出乌珥长途跋涉到迦南地,后来他和叔叔走了一条不同的路。他靠小聪明选了肉眼看来上好的所多玛、蛾摩拉,而不服从叔叔的属灵指导。后来渐渐搬进了所多玛。罗得选择住那儿是在“玩火”,最后这个城市被谴和毁灭,罗得家破人亡,堕入犯罪!

创世记 13:1 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2 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3 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篷的地方, 4 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5 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篷。 6 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7 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8 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 a。 9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10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11 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12 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篷,直到所多玛。 13 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人啊!不要自以为是,就我们当知道的,我们还是无知的!唯有敬畏神,我们的悟性才能被不住地更新,我们的悟性才越来越接近真理!
如何才能专心仰赖耶和华?
如何专心仰赖耶和华?不要自己觉得很聪明,就是一个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是智慧的发端。箴言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具体教导 (例如 箴 1:8-31)。整本箴言书是一气呵成的,经文之间有机联系的。感谢主!
如何专心仰赖耶和华?不要自己觉得很聪明,就是一个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是智慧的发端。箴言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具体教导 (例如 箴 1:8-31)。整本箴言书是一气呵成的,经文之间有机联系的。感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