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马太福音 8:18 耶稣见许多人围着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19 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20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21 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22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分享:兵贵精不贵多
这次耶稣要渡过加利利海,奔赴东岸 (太8:18),不是去观光,而是去制服污鬼。我们从太 8:28-34就知道,耶稣去东岸的目的是制服一直在骚扰人们心灵的群鬼。《马可福音》有着详细的记载:
马可福音 1:21 到了迦百农,耶稣就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教训人。22 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23 在会堂里有一个人,被污鬼附着。他喊叫说,24 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25 耶稣责备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26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阵疯,大声喊叫,就出来了。27 众人都惊讶,以致彼此对问说,这是什么事,是个新道理阿。他用权柄吩咐污鬼,连污鬼也听从了他。
而耶稣渡海驱赶的鬼一直在干扰耶稣的福音工作,他们以集群的方式附在一个可怜人身上。
马可福音 5:1 他们来到海那边,格拉森人的地方。2耶稣一下船,就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茔里出来迎着他。3那人常住在坟茔里,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能。4因为人屡次用脚镣和铁链捆锁他,铁链竟被他挣断了,脚镣也被他弄碎了。总没有人能制伏他。5他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6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7大声呼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8是因耶稣曾吩咐他说,污鬼阿,从这人身上出来吧。 9 耶稣问他说:“你名叫什么?”回答说:“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 。。。10 就再三地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 11 在那里山坡上,有一大群猪吃食。 12 鬼就央求耶稣,说:“求你打发我们往猪群里,附着猪去。” 13 耶稣准了他们,污鬼就出来,进入猪里去。于是那群猪闯下山崖,投在海里淹死了。猪的数目约有二千。
所以,我们回头看就知道一大群人围着耶稣是要跟随他前去进行属灵战斗的门徒。

耶稣是不是带领大部队浩浩荡荡地进发呢?他没有,他需要从大群人中挑选精兵进行属灵征战!
耶稣说过, 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22:14), 这不是主是严苛的律法主义者,而是由将要来临的战斗决定的。 被召的人只要有信心就可以入伍,但是选为精锐部队的必须具有全然顺服和训练有素的素质,他们众人服从元帅的指挥,才能战胜敌人。
我们此时可以记得旧约的士师基甸在带领以色列人攻击米甸人的故事 (士 7:1-8)。
1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随的人早晨起来,在哈律泉旁安营。米甸营在他们北边的平原,靠近摩利冈。2 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 3 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4 耶和华对基甸说:“人还是过多。你要带他们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为你试试他们。我指点谁说,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点谁说,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5 基甸就带他们下到水旁。耶和华对基甸说:“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 6 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 7 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 8 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篷,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耶和华的军队看重的不是数量,首先是质量。神告诉基甸,挑选精兵。第一轮挑选:淘汰胆怯的人,有些人加入是靠一时的热情。而来自血气的热情是不够的,一旦动真格流血,他们就会垮下阵来,众人的心就融化了(这个描述多次出现在旧约)。信心作为第一关,12000人心里害怕而打退堂鼓。挑选率为 45% (1万/2.2 万)。
而第二次挑选更为严格:在急行军之后,众人都口干舌燥,只有那些“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才被挑选为精兵,因为他们虽然和其他人一样口渴,却敏锐的战斗意识没有淡漠,在喝水的时候也保持战斗的姿势。

第二次挑选率极低,只有 3%。 然而就是这支300人的精兵没有惧怕多如蝗虫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一切东方的人的联盟(士 7:12),智勇双全以奇袭、夜战、心理战胜过敌人,使以色列重获自由。
主耶稣一生的福音工作,被召的人千千万万,而被选上开辟恩典时代的,不过120人而已(包括几位妇女)(徒 1:14-15)。
如此看来,耶稣挑选赶鬼的属灵精兵的原因就十分明确了。
挑选第一关:看门徒的动机!
太 8:19-20 记载了一个态度十分恳切的文士,他发誓跟随耶稣。 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但是耶稣却在他头上泼了一盆冷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我们后人读到这段,觉得主十分冷淡!殊不知主不是要出他的洋相,而是爱护他。很明显,耶稣这次去赶鬼是巨大的属灵行动,而文士的动机是不纯的。在那个时代,文士们往往是一些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没有医病赶鬼的能力。这个文士之所以要加入耶稣赶鬼的队伍,目的是在他的履历上加上经验 – 他曾经赶过鬼,以后名声大了,自然财路是滚滚而来的。他的动机不是为了神的国,而是通过耶稣来谋利。那么这个文士加入了吗?马太没有直说,但是他暗示了这个文士没有被选上!
挑选第二关:看门徒的顺服!
接着,又有一个门徒主动请辞,理由很正当,孝敬父亲:他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太 8:21)。耶稣的态度却挽留他,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太 8:22)。 这个门徒跟从耶稣了没有,马太没有记载。他可能接受耶稣的邀请,也有可能放弃了耶稣的邀请。耶稣的回答听起来不近人情,令人费解。有学者跟据考古学的发现,按当时的文献,第一世纪犹太人葬礼仪式,共分成四段时期:
1. 埋葬:葬仪的第一个阶段是埋葬尸体,当家人死后,通常会立刻(甚至在同一天)埋葬。第一世纪的坟墓,不少是从石山挖掘出来的。进到坟墓或山洞内,首先是一个内室,里面会有挖掘出来的石桌,石桌可用来预备尸体(如抹上没药和沉香等),预备好的尸体便会停放进旁听的长洞穴,这些长洞穴希伯来文叫kokh(众数kokhim),所以这种墓穴又称Kokhim坟墓。当时的坟墓一般都由家族世世代代使用的。
2.七日极度哀悼期:安葬之后,死者的家属便开始七日极度哀悼期,他们会与社会暂时隔离,停止工作,蒙头,甚至在家中也要坐较低的椅子,只接受亲友的慰问。
3.三十日哀悼期:然后便是三十天的哀悼期,在这期间,家人不得离城,不可剪发,不得出席社交聚会(如饮宴)。但如果死者是父母,这段时间可长达十二个月,以表孝道。

4.捡骨礼:哀悼期完了,家属恢复正常工作。但一年之后,等到尸体的肉和根在墓穴中完全腐化,便要举行第二次葬礼,后世以拉丁文俗称为「捡骨礼」。家人回到墓穴,将遗骨捡拾,安放在石骨盒内。拉比文献声明,第二次埋葬父亲是每一个儿子的责任。尤其是长子,这项责任是天经地义,是社会上的尊荣。
我们可以推断这段经文中的门徒来见耶稣时,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因为人死后,尸身立刻会被埋葬,之后家人立刻开始为期37天的哀悼期,这位门徒不能在这段时间出来会见耶稣的。所以,这个门徒来见耶稣时,已完成了37天的哀悼期。他要求主让他“回去安葬我的父亲”,必定指一年之后的捡骨礼。他要求主给他更多时间,希望完成一年后的第二次葬礼,才来跟随主。
有了当时背景,我们便明白这个门徒是恪守传统的一个中规中矩的厚道人。 耶稣没有放弃他,而是挑战他,给他机会再次选择。耶稣说出:“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这样震撼的话。耶稣的意思很明显:你回家安葬父亲不过是人间的传统,并不是神的吩咐!我们现在将要进行的属灵战斗是赶鬼的,你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你的动机是好的,可是你必须听从我 – 人子的指挥!这就是属灵精兵的素质:随时跟踪主的脚踪行,而不是恪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传统。 在属灵战斗中,你没有第二个主,唯有耶稣是主,你为耶稣为马首是瞻!这个忠厚的人接受了耶稣的挑战了吗?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接受耶稣的挑战的!例如耶稣喜欢的那个求永生的富二代(可10:17-22)。
被传统捆绑的人,注定不能成为主的精兵。 在他们的眼中,耶稣不过是他传统框架下的耶稣,而不是高于传统的人子。遇到重大磨难,他们会弃绝耶稣的。 做主的精兵,他必须象基甸的300勇士顺服基甸一样顺服耶稣!
没有全然顺服主的素质,即使有信心,在残酷的战争中,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在抗日战争中,蒋中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激励全国青年抗击日寇,然而许多缺少训练的新兵却大量伤亡!


主选精兵,一是战争的性质决定之,其次也是对于候选人的关爱。主不会让素质不到位的人匆忙上阵,成为炮灰。主得胜归来,这些人一样分享喜乐,让他们成长!而那些精兵得到的喜乐和荣耀是其他人无法可以比拟的!至此,我们要感谢主的恩典和带领,愿意做精兵!

如果您愿意和作者Louis牧师私信交流,请点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如果您愿意在经济上支持Louis 牧师的福音写作,请扫描以下的二维码赞助。

Louis牧师